首页 > 基金 > 问答 > 储蓄函数解释,试说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并辅以图形

储蓄函数解释,试说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并辅以图形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16 16:14:29 编辑:大钱队理财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试说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并辅以图形

http://student.zjzk.cn/course_ware/web-xfjj/chp11-15/p11s1.htm
搜一下:试说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并辅以图形。

试说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并辅以图形

2,自发储蓄的定义

b
西方经济学中,储蓄函数s=y-c=y-(A+By)=-A+(1-B)y(0<1-B<1)式中:s代表实际储蓄量;y代表实际收入量;1-B代表边际储蓄倾向,;-A代表收入为零时的储蓄量,即:自发储蓄。

自发储蓄的定义

3,为什么古典经济学解释利率的决定时用投资和储蓄是行不通滴

首先古典主义主要考虑的是长期情况下的宏观经济,而IS曲线偏向于凯恩斯主义,主要分析的是短期情况,不能混淆。其次,古典主义的主要假设是市场总是出清的,名义变量不会影响实际变量,因此人们的最终的全部收入就是Y,取决于资本、人力、生产函数,同时国民储蓄S=Y-C-G,消费C取决于可支配收入,G是一个外生变量,所以在古典经济学中储蓄仅取决于收入Y
搜一下:为什么古典经济学解释利率的决定时用投资和储蓄是行不通滴?

为什么古典经济学解释利率的决定时用投资和储蓄是行不通滴

4,宏观经济学公式问题

好像是边际储蓄倾向MPS+MPC=1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储蓄函数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依赖于消费函数。储蓄可定义为收入减消费,即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所以,储蓄函数又可以由消费函数推导出来。其计算公式为Y=S+Cs=y-c c=A+By A代表必然消费量,即当收入Y为0时,仍需要消费A来维持生活。B代表收入中的消费比例,即一定收入转化为一定消费。所以消费就由必然支出与选择性支出构成。y-(A+By)=-A+(1-B)y(0<1-B<1)S=-A+(1-B)y(1-B)就是收入中用来储蓄的比例,-A就是个人盈余中要扣掉的必然消费部分式中:s代表实际储蓄量;y代表实际收入量;1-B代表边际储蓄倾向,其值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1,即0<1-B<1;-A代表收入为零时的储蓄量。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规律的学问。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学本来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划分。这从经济学说史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得很清楚。例如,在古典学派和重农学派那里,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不仅研究了国民收入、国民财富、货币流通总量等问题,而且也研究了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价值和分配问题,即使是魁奈,也对微观经济学领域内的“纯产品”问题进行过细致的讨论。只是到了后来,随着分工的发展,为了研究的方便和深入,才出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划分。对此,正如我国经济学家樊纲(1997)指出的,“经济学发展史的最初阶段上,理论是十分综合的,但也正因如此,最初阶段的经济学是较为幼稚的;经济学分支的发展,是一种进步;正是这种分工为理论的深入和这深入之后更高级的综合,提供了新的基础。

5,经济学题目求解

均衡产出公式为y=c+i c=1000+0.8y,i =50 0 (1)由 1000+0.8y+500=y y=(1000+500)/(1-0.8) =7500 c=1000+0.8×7500=7000 s=i=7000
解 (1)Y=1000+500/(1-0.8)=7500————均衡收入(单位:亿美元 下同) C=1000+0.8*7500=7000————消费 S=Y-c=7500-7000=500————储蓄
仅供参考: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四、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五、乘数论 六、三部门的收入决定及其乘数 一、均衡产出 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四点假设 2.均衡产出(收入)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3.投资=储蓄 均衡时: E = y E = c + i y = c + s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 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 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线性消费函数 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 = a + by (1 > b > 0) 3.消费倾向 propensity 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 MPC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C =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1 > MPC > 0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4.储蓄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储蓄函数公式 s-储蓄,y-收入: s = s(y)(满足ds / dy > 0) 5.储蓄倾向 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MPS 当Δs与Δy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dy 6.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对收入来说,储蓄与消费为互补函数,y = c + s, 两边同除Y有 y/y = c/y + s/y, 即: APC + APS = 1 7. 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三、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1.相对收入假说 美杜森贝里(James S.Duesenberry) 2.生命周期假说 美国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 假说: (1)人在一生过程中,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 (2) 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的方式统筹安排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 3.永久收入假说 美国弗里德曼(M.Friedman) 永久收入:家庭在长期视界内各个年份所获收入的预期 平均值。 四、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1.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2.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储蓄函数:s = y – c = -a + (1-b)y 五、乘数论 1.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解释 投资100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y1=100;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100中,有80用于购买消费品。 2.乘数理论(multiplier) :K 乘数K:总需求(I、C等)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文章TAG:储蓄储蓄函数函数解释储蓄函数解释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