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知识 > 未来最有前景的储能技术,除了石墨烯超级电容之外目前储能技术有没有新的突破

未来最有前景的储能技术,除了石墨烯超级电容之外目前储能技术有没有新的突破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31 01:09:01 编辑:大钱队理财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除了石墨烯超级电容之外目前储能技术有没有新的突破

石墨烯好像就是用作超级电容以及储氢(比表面积大),貌似您说的那几种,好像没啥新的突破。其余的不懂,帮不上您

除了石墨烯超级电容之外目前储能技术有没有新的突破

2,铅炭电池的发展前景

铅炭电池是铅酸蓄电池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也是国际新能源储能行业的发展重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储能电池技术是制约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光伏电站储能、风电储能和电网调峰等储能领域,要求电池具有功率密度较大,循环寿命长和价格较低等特点。 铅炭电池、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是新能源储能电池的三大发展方向。 其中,锂电成本相对较高,一致性问题也仍然存在;液流电池成本也很高;而铅炭电池是相对实际可行的储能技术路线。普通铅酸电池具有低成本优势,但其循环寿命短的缺点,导致单位次数储能成本较高。铅炭电池由于加入了活性炭,阻止了负极硫酸盐化现象,延长了电池寿命,同时也降低了单位次数使用成本,在新能源储能领域发展潜力很大。 铅炭电池在部分荷电态下循环寿命和功率性充放电性能方面得到大幅提高,再加上成本等优势,大大提高了铅炭技术在各类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中国仍然处于储能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处于多种储能技术并存的状态,不论是铅炭电池、锂电池和液流电池等,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会有不同的优势,主流储能技术将由市场选择。

铅炭电池的发展前景

3,储能材料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一、储能专业有哪些?结合《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8增补专业可知,目前我国的储能专业主要三种类型,具体如下:1、即将开设的储能技术、储能材料、储能管理等新专业。2、将改造升级的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已有专业。3、已有的(唯一)储能材料技术(专科)相关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等。二、储能材料就业前景随着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各层次人才需求也呈现井喷式增长。而当下储能企业人才现状:1、工人素质较低目前企业员工多为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构成,专业素养有限。2、新员工知识结构单一以动力电池的制造及应用为代表的储能技术属于交叉性较强的新领域,大部分员工掌握的知识过于局限,需要再次培训,花费成本。3、相关企业人才需求大储能产业生产过程中已使用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仍然是以人工为主,目前仍需吸纳大量的相关专门人才。综合来看,储能材料技术专业是一门紧跟产业需求设立的专业,拥有十分良好的就业前景。

储能材料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4,未来比较有前景的技能

中国12类紧缺人才,也许有你喜爱的 嘬噯ф喃海祝你好运!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 ;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相关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2.生物技术类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科技经济发展起来是必然趋势。据了解,目前在全国年产值过亿元的生物技术企业已蓬勃发展起来,各地把生物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但生物技术的开发需要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科学素质,特别是具有创造能力和付诸实现能力的新型人才。生物科研人才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之一。我国目前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还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生物技术人才有极大需求。有关专家预计,随着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类高技术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相关专业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资源科学等。 3.现代医药类 全球现代医药技术产业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国际竞争焦点。有关专家指出,面对日趋直接而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我国发展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已是势在必行。特别是现代中药产业不仅在世界发展较快,而且在我国也是增长较快的产业之一,目前已成为我国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潜在的战略性产业。科技部已将“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列为“十五”期间国家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相关专业 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等。 4.汽车类 随着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汽车专业也成为了社会上十分走俏的专业。汽车类专业人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汽车行业中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竞争焦点,比如精通外语的汽车设计人才、具备汽车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具备汽车销售背景的IT类专业人才,以及汽车信贷、保险等金融人才年将继续走俏。此外,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也将持续看涨。 相关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 5.物流类 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搬运运输、船舶代理等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我国的相关行业和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将开展全面合作,这意味着,我国的现代物流将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专家预计,今后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物流业将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目前,国内需要600多万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万至40万,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为缺乏。 相关专业 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等。 6.新材料类 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十五”计划开始以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工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材料在质量、性能与数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将带动新材料需求的增加,特别是电子信息材料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生物医用材料以约20%的速度递增。此外新型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新材料的需求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增加;复合材料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树脂基的复合材料。 相关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等。 7.环境能源类 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较快,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产业的发展之快,效益之显著,无疑是环保技术人员的研究与开发的结果。但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环保技术人员按环保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而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认可以及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关专业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资源环境与科学等。 8.管理类 因为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将直接带动我国外经外贸的大发展,所以,管理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增将指日可待。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优秀企业家的作用超过了100名优秀工程师、1000名优秀工人。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转换企业产权、机制以及企业法人实行招标制、年薪制,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管理大权交到职业企业家手中。而据我国近三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外方代理人正以每年500%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在不少大城市已形成一个职业阶层。不管是外企还是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越来越看涨。所以,尽管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刚毕业的时候可能做的并不是管理的工作,但是过几年之后,有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将会成为抢手货,MBA仍将是企业争夺的对象之一。 相关专业 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 9.法律类 目前我国律师人才十分缺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取得律师资格的专职律师还不到2万人,平均每10万人口只有两名律师,而聘请律师的企业也只占全部企业的千分之几,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由此可见,我国律师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法律专业因此成为未来热门专业之一。 相关专业 法学、国际法、国际经济商业法、国际商法等。 10.营销类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并有继续升温的可能。而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商品化发展和商品房信贷业务的日益红火,购买商品房已成为绝大多数国人的首选投资,房产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最有效的促销手段就是聘用房产推销员。而随着小轿车的大幅降价及国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小轿车在21世纪进入中国三分之一以上家庭已不再是神话,因此,汽车营销人员也将走俏职场。再有保险推销人员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艰苦创业”之后,也将成为21世纪的热门职业。所以,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整体需求会增大。 嘬噯ф喃海祝你好运!

5,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得到快速增长,2004年总量已近320万吨。非织造布也已超过1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总量增加的同时,品种也大幅度增加。这些都得益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相变储能材料是近些年开发的一种新材料,是利用某些物质在特定温度下,通过相变来吸收或释放能量。这种材料可制成纤维状、胶囊状或其它包覆形态。纤维状的可直接进行纺织加工,但容纳相变材料较少,储能效果不理想。胶囊状体积大的容纳材料较多,但在实际应用中加工困难,体积小时,同样存在包容物不多的问题。其它方式也都存在不同的优缺点。当前研究的重点是寻找储能效果好、易加工、低成本的物质和制造方法。   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由于海湾地区的高温和阳光照射,使舰船甲板表面温度达到60°C以上。持续高温使美军参战官兵消耗极大,美军即紧急要求国内提供降温服装,Triangle公司很快研究制成了一种含有相变材料大胶囊的茄克,部分解决了甲板士兵的降温问题。这种茄克经过改进于2001年用于海军陆战队的三防服。该茄克可在40°C的气温下保持服内舒适达1~2小时,并且很容易再生,有效延长了美军作战部队在酷热条件下的战地值勤时间。美国军方还利用该原理制成了温度调节织物,在海军低温干式潜水服、空军防寒抗浸服、防红外隐身服装和陆军士兵保温靴袜等方面使用,具有良好的保温或降温效果。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很大,南沙群岛驻军、海军士兵、三北地区秋冬季士兵服装和防化兵士兵以及夏季武警战士均需要类似的特殊保温或降温服装,年需求量在10万套以上。   中国已开展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张兴祥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的熔纺纤维中相变材料微胶囊含量达到了20wt%,经测试在38°C的气温下保持内部温度低于30°C达2.5小时。目前已试用于我军新型飞行服和通风服等,与俄罗斯同类服装相比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温度调节功能。温度调节服装在三北地区军用保暖服装以及东南沿海防红外隐身服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这是一类新材料,除在纺织方面应用外,还可进行余热回收、能量储存等。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的相变储能材料相变温度为28.2~25.4°C和32.1~28.5°C两种,储热量达150J/g以上,耐热和耐水性能良好。研究储热量大、适应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储能材料,并且加工制造方便是这一领域的方向,同时开展应用研究可以使这一新材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相变储能建筑材料 在其物相变化过程中,可从环境中吸收热(冷)量或向环境中放出热量,从而达到能量储存和释放及调节能量需求和供给失配的目的。它兼备普通建材和相变材料两者的优点,能够吸收和释放适量的热能;能够和其他传统建筑材料同时使用;不需要特殊的知识和技能来安装使用蓄热建筑材料;能够用标准生产设备生产;有显著的节能降耗效应,在经济效益上具有竞争性。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应用于建材的研究始于1982年,由美国能源部太阳能公司发起。20世纪90年代以pcm处理建筑材料(如石膏板、墙板与混凝土构件等)的技术发展起来了。随后,pcm在混凝土试块、石膏墙板等建筑材料中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方兴未艾。1999年,国外又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固液共晶相变材料,在墙板或轻型混凝土预制板中浇注这种相变材料,可以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另欧美有多家公司利用pcm生产销售室外通讯接线设备和电力变压设备的专用小屋,可在冬夏天均保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此外,含有pcm的沥青地面或水泥路面,可以防止道路、桥梁、飞机跑道等在冬季深夜结冰。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是以节能为目的,从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及废热回收,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扩展到化工、航天、电子等领域。近年来最主要的研究和应用集中在建筑物的集中空调、采暖及被动式太阳房等领域。国外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对蓄热材料的理论研究工作,尤其是对蓄热材料的组成、蓄热容量随热循环变化情况、相变寿命、储存设备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相对于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的发达国家,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开始对蓄热材料进行研究,所以国内相变储能材料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还比较薄弱。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研究重点开始转向有机相变材料和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研究开发。最新的研究进展1 建筑节能领域相变储能材料作为一种热能储存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相变混凝土、相变墙板等。它通过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储存能量,从而实现对建筑的温度调节、节省电能等。吴晓琳等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作为封装材料,十八烷为相变材料,以自制纳米氧化硅作为稳定剂与成核剂,采用原位封装的方式制备了一种聚氨酯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结果表明该聚氨酯基复合相变材料具有微纳米级均匀的微观结构,相变材料均匀地分布在聚氨酯中,相变特性不受聚氨酯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唐正生等将浸渍有na2so4的稻秆与特定组成的硅酸盐水泥浆体拌合,经模压制备出了一种稻秆/na2so4定型相变板材。测试结果表明该板材具有强度高、阻燃性好、蓄热密度大等优点,且经实验证实稻秆能装载自身质量4的na2so4·10h2o,板材经30次相变循环后质量损失为1.87%,因此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2 电子信息领域近年来,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电子设备越来越趋向于微型化、高集成化和大功率化,抗热冲击和使用寿命等问题成为制约电子技术发展的瓶颈,因而相变技术被应用到了电子信息领域,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高学农等采用物理吸附法制备了一种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变焓和良好的传热性能。将其应用于电子器件的热管理中,通过模拟芯片实验研究了该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控温电子散热器的性能,结果表明可有效降低模拟芯片的升、降温速率,延长散热器的控温时间,降低电子器件因温度瞬间升高而烧坏的可能性,实现对电子器件的保护。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经过多年努力,发现了自主sisbte体系相变材料,了sisbte具有低于传统ge2sb2te5的功耗、更高的数据保持力和更快的相变速度。且经过工程化反复验证,确定了sixsb2te3体系,当x在3-3.5区间内,pcram单元在数据保持能力、粘附能力、体积变化、疲劳使用寿命、操作可靠性、功耗等方面均优于ge2sb2te5,并已在12寸工艺平台上进行了实验。该材料体系的发现对于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推动我国自主开发的pcram芯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3纤维纺织领域 相变纤维材料的开发为高功能的智能纺织品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相变纤维及其纺织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在“多功能”、“舒适性”方面的要求,因而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韩娜等以正构烷烃和聚合物相变材料为芯层,聚丙烯为纤维的皮层,采用双组分熔融复合熔融纺丝法制备储热调温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单纤维电子强力仪等观察纤维的形貌,研究纤维的热力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的结构致密,具有明显的皮芯分界,相变材料质量分数为28%时,纤维的热焓可达到36~40 j/g,对纤维进行2.75倍的牵伸后处理,断裂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3 cn/dtex和29%,可满足纺织服装的应用要求。 张梅等[13]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种具有相变性能的pva/peg复合纳米纤维,并对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va/peg共混溶液通过静电纺丝可获得分布较均匀的复合纤维,但peg的存在影响pva的成纤效果,其中pva/peg的百分含量为4:6的混合溶液成纤较好;通过纺丝参数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纺丝条件,15kv/10cm;pva/peg复合纳米纤维具有可逆的相转变过程,tm和tc值与pva/peg质量百分含量和peg2000与peg4000的共混比例有关。4军事领域 由于相变材料具有高的储能密度,并且在吸热(放热)过程中具有温度不变的特性,因而在热红外伪装和热红外假目标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孙文艳等采用微胶囊技术,对正十四烷、正十八烷、石蜡3种相变材料进行封装,将其制成红外隐身涂料并应用于军事目标中,以控制目标表面热惯量及表面温度,消除或降低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差别,从而实现了对背景红外特征的模拟。将制备的涂料涂覆在卡车模型上,结果表明在荒漠丘陵热图背景下明显提高了目标的红外隐身性能。 未来展望以及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节能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相变储能材料必将在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应用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但是,目前在相变材料研发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稳定性差、寿命短等,因此相变材料未来的研究重点是根据环境条件要求,研制出具有合适的相变温度与相变焓,并且能够长期使用,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经济环保的相变材料。
文章TAG:未来前景前景的储能未来最有前景的储能技术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