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有什么区别?预期收益时间跨度长,波动小;7日年化收益是过去7天年化收益的结果。市场风险高,不代表未来整体收益,波动性大。一般来说银行、保险、证券提供的定期理财产品都是预期收益。虽然每天都有波动,但是到期什么都没有,飞蛾收益和预期收益差不多。
4、通俗的讲 摊余成本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摊余成本相当于资产的实际价值,比如固定资产的成本、折旧和减值准备,所以它的实际价值(也叫账面价值)就是成本减去折旧和减值准备。这只是一个类比。实践中摊余的成本一般是金融资产,但不包括股票。主要用于债券和贷款。其实就是企业从外面借的钱。原理是一样的,你的题目比较笼统。不知道大家想不想知道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计算还是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的计算其实是资产内在收益率的计算,即实际支付的利息,而不是应计利息。计算方法一般是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折现率的方法。比如你买的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市场价格(公允价格)是10000元,你每年年底分期支付3000元,为期4年,那么你每年要以一个贴现率贴现3000元,通过这个贴现率折算成10000的现值,那么这个贴现率就是实际利率,你支付的实际成本乘以这个实际利率就是你实际承担的利息。
5、如何理解 摊余成本摊余 Cost是投资成本减去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123,456,789-0/成本是指对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进行下列调整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用实际利率加减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的差额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期末摊余成本偿还本金的初始确认金额 累计摊销金额-发生减值损失,此摊余成本实际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6、什么是 摊余成本?好,我举个例子: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扣除已偿还本金后,加上或减去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金额的差额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后的调整结果。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本金-累计摊销金额-减值损失(或不可收回金额)。实际利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转换为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甲公司以105359元的价格买入100份,并支付相关交易费用2000元。债券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付息,最后一年还本付息。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进行贴现,即“债券面值 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贴现值 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
7、 摊余 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摊余 成本法与市值法的区别:估值为摊余成本法的基金净值波动较小,走势稳定。而市值法估值的基金净值波动相对较大。市值法是指根据市场交易价格计算的估值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基金当前的市场价值。如果市场上债券价格大幅上涨,基金净值也会相应上涨,如果市场上债券价格下跌,基金净值也会相应下跌。摊余 成本法简单来说,就是把应得的收益分配到每天进行利息返还。计算公式为:溢价发行:每期摊销额的面值×票面利率的实际成本×实际利率;期末摊余期初成本摊余本期成本摊销额;成本的初始实际累计摊销额;折价时:每期摊销额的实际成本×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期末摊余期初成本摊余成本 本期摊销额 期初实际成本 累计摊销额。
8、什么是 摊余成本摊余摊销成本是指投资成本减去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123,456,789-0/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初始确认金额的调整结果。/123,456,789-0/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成本:(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用实际利率加减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的差额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其实是一种价值,是未来现金流在某一点的贴现值。一般情况下摊余的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有两种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是公允价值暂时性下降,因此在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可以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